为您提供:山东莱芜莱城区凤城街道董花园村最近的花圈店
董花园村花圈店,专业提供董花园村网上订花圈,董花园村花圈店送货.定购花圈订购,预订花圈,送花圈服务,各种丧事花圈山东莱芜莱城区凤城街道董花园村花圈店创办于2000年。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超过5000家直营及配送商.山东莱芜莱城区凤城街道董花园村花圈店专业代送董花园村鲜花花圈,负责写挽联条幅。专业花圈免费配送服务,白事花圈,丧事花圈,殡葬花圈,悼念花篮,葬礼花圈,现做现送,2h闪电送达.11品牌老店,追思故人,深切缅怀,董花园村花圈店已有近16年的工作经验,坚守着准时,守信,保证质量,为您送去无限的哀思!
董花园村最近的花圈店服务项目:提供网上订花送花、鲜花、蛋糕、花篮、花圈、果篮,公仔,巧克力,绿植,会议用花,展会用花,节日用花等订购,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我们会安排董花园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为保证客户的利益,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多谢!
配送范围:
订货流程:
浏览商品→点击购买→注册或直接购买→填写订单→选择支付方式--成功提交→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
注意事项:
1、董花园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
2、正常配送时间为:8:30—21:00(乡镇晚上不配送),17: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
3、每张订单的确认、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
4、董花园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董花园村乡镇需加收路费(30-80元)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 >
莱芜 >
莱城区 >
凤城街道 >
董花园村
配送范围:
董花园村位于莱城东部,境内街道整齐,楼房林立,商贸兴隆,文化路、鲁中大街、大桥路、鹏泉大街、花园路从村中穿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原村距莱芜老城约有2.5公里;现在,村庄已完全融人城市之中。
《康熙莱芜县志》记载:“东厢保•董家花园”。据《董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董姓人家由江苏省沭阳县迁居官厂,复迁至此建村。因邻村多以花园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董家花园。
今董家花园之董姓不复存在,村中多为乔、窦、郭、陈、孙、谷、亓、宋、李、贺、傅、毕等姓,且均衡分布。各姓家族中都有各自特点,如乔家世代多经商,孙家出文人墨客,陈家行伍出身多,谷家耕种为主。
董花园有很多人从事革命。解放战争时期,董花园孙爱元、李和平、谷有恺3人于1946年4月成立第一个党支部,他们带领村民斗地主、分田地、坚壁清野,异常活跃,使董花园享有“小延安”之盛誉。大动参时,村中先后有10人奔赴战场,5人捐躯,追认烈士。村人革命热情、坚韧忠勇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董花园加入裕民初级社,分三个生产队,乔京典为社长,董花同村人以高涨饱满的社会主义热情投入到生产发展之中,“裕民社搞得欢,十冬腊月把井穿,穿出井来没啥干,造了计划打石头蛋”,这首歌谣即当时的真实写照。1956年董花同、吴花园、孙花园三个村联合组成一个高级社,称董花园大队,有八个生产二队,吴希坡任书记、乔京典任大队长,属矿山人民公社。一年后,吴、孙两花园分离出去。1958年10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城区办事处,2001年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
董花园人勤俭持家、艰苦创业、民风淳朴,安守本分,多勤于耕作,亦不乏经商致富的精明人士和活跃四乡的能工巧匠、解放前后,村中有“三副挑子”、“三个头顶”、“四撮瓦匠”之美谈,附近乡村多闻其说。“三副挑子”是指亓继广、乔海瑞和孙承心。入社前,他们从当地贩了麻、生姜等土特产,用担子挑到周村等地卖掉,换同丝、盐、窑货等。
董花园乔姓素善经营,做豆腐、打烧饼、炸油条、卖山果等。乔海瑞的儿子乔立军于1995年办起面包房,如今专做高档面包。今年45岁的乔金海祖祖辈辈炸油条、打烧饼,到他这一代,更是勤劳,早起炸完油条,摊子往旁边一搁便开始卖水果。凭着这种干劲,他用炸油条卖水果的钱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楼;48岁的乔海亮夫妇靠卖山果也盖起一座三层小楼。他们经营有方,会打时间差,做到人无我有,赢得市场先机。
入社后,孙承心放下挑子后又开起了拖拉机,还当过木工,最终以油坊发家。子承父业,三个儿子先是经营油坊,后老大孙太平于1993年开始在兴隆街经营集食宿洗浴为一体的商城宾馆,为村中首富。商城宾馆在莱芜名噪一时。1994年,0孙太明、老三孙太玉开始在官寺商业街搞副食和糖果批发,孙太明的规模较大,一般用车皮发货。
改革开放后,董花园村卖火烧的主要是乔玉胜、陈贵明、陈佃沛三家,且都用头顶着沿街叫卖,“三个头顶”由此得名。
从解放前到20世纪60年代,李洪福、郭义元、孙万崇和谷明利等四撮泥瓦匠,活跃在四乡八邻。这个传统被延续下来。目前村里有两大企业,其中山东信联二公司,前身是董花园建筑队,1980年成立,1986年改为董花园建筑公司,时为国家四级企业,1993年晋升为为国家三级企业,2000年重新组建,称山东信联二公司,为国家二级企业,拥有职工600多人,年产值3000多万元;另一企业为农机配件厂,前身为水暖器材厂,1990年转产农机配件。过去一直实行承包经营,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集体负赢负不了亏,阻碍了企业更快发展1998年改为租赁制,由杨永军等私人合伙认资经营。改制后,产品成本下降,质量提高,产销两旺,工人工资明显提高。其主导产品拖拉机方向机总成,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
1987年,董花园村大量土地被国家征用,所剩土地不足百亩,集体农转非,村民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身份变了,观念没变的董花园人,从1986年到1990年,陷入了就业困难、生活困难的窘境。1990年底村委换届,1991年董花园村组建新的支部班子,谷玉武时任村支部书记。新一届村支部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城市优势,改造旧城旧村,借地生财、依路兴商、大办三产,揭开了董花园发展新篇章,使董花园由过去的农业型村庄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商业化新村。
董花园在全市最早进行旧城旧村改造,从1993年开始。通过旧村改造,形成了花园、鹏泉两条路和兴隆、华安、乐园、丰盛等四条街,共拆迁90户,安置商住楼户85家,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64家。、最先建成的兴隆街,长350米,街内有几十家酒楼、饭店、美容厅,曾为全市最早的美食一条街。现在花园路是村中最繁华的街道,正逐步形成为全市第一条名牌服装街,同时也是莱城东部重要的商业街道。村中代表性建筑,坐落在鹏泉路的光明大厦,1994年建成,3700多平米,六层高,当年投入使用,曰前扩建到5000平米。2001年村里又投资500多万元,建起6000平米的金和大厦,对外租赁,主要经营家具和装饰材料。2002年村里投资500万元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金缔大厦,主要经营名牌服装、餐饮、洗浴、宾馆等。
如今董花园人或在企业为职工,或经商贸易,无就业之困扰。20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00万元,集体公共积累达到3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富裕后的董花园人,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安居乐业。
董花园人一贯崇尚文明,重视教育。1962年,集全村之力建起一至四年级复式小学一处。为凑齐所需物料,村民甚至拆了自家猪圈石和坟地石。条件所限,学校只有谷清怀一名老师,并兼任校长。1992年,董花园小学并入第二实验小学,村里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学校建设。除此,积极参与社会办学,1983年投入10万元资助第十二中学(现为陈毅中学)的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20余万元用于教育事业。自1978年恢复高考至2001年,村里共有20余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孙秀华是第一个,1978年,他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射炮兵学院。
董花园村尊老敬老蔚然成风。1995年9月成立了老年协会,协会章程规定,凡居住在本村、户口在本村,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60周岁,均可申请加入老年协会。村里从村办企业的提留中拿出20万元作为专项养老基金,将每年的利息用于老年协会会员的生活补贴,当时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现在已增加到了80至100元。老年协会现有会员60多人。孙爱全是协会负责人。村里还给30岁以上的村民建立了档案,将每个人的基本情况、政治表现、工作简历记人档案,作为将来入会时的资料。有不良表现者不准入会。
1994年,村里全部安装了闭路电视。2000年,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成员90多人,逢欢庆节日,演出威风锣鼓、跑旱船、耍龙灯、舞狮子、花扇舞、老年秧歌等节目,自娱自乐。其中八人敲打的威风锣鼓,直径四米,堪称全市之最。2001年正月十五,代表莱城区参加了全市的文艺汇演。谷文堂是宣传队的负责人。
2002年3月28日,以董花园村为基础,成立了莱芜第一个社区居委会,称董花园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44个单位,人口 7000多人,原村支部书记谷玉武兼社区居委会主任。以董花园村委的原资产为基础成立了资产管理中心,谷玉武任董事长,原村主任亓瑞普任总经理。自此董花园村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